qìngsǐ,lǔnànwèi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ìngnànwèi

繁体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来源: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来源:-- 《左传·闵公元年》

引证

《春秋左传正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资治通鉴·周纪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史记·鲁周公世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故事周朝的诸侯鲁国第17代国王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中庆父十分专横,与他的妻子哀姜勾搭成奸,先后害死后国王姬斑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

例句~。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ǔ), 鱼部,共12画

1.(会意。甲骨文从鱼,从口,“口”象器形。整个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鱼味美,嘉)。

2.同本义。

3.迟钝,愚钝。

4.中国春秋时国名 ,在山东省南部。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战国时为楚所灭。

5.姓。

读音(nán,nàn,nuó), 隹部,共10画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读音(fù,fǔ), 父部,共4画

1.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2.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开始。

4.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5.(bǔ)。捕捉,捉拿。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同本义。

3.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4.又。

5.又。

6.指万物化生之本。

读音(sǐ), 歹部,共6画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读音(wèi), 木部,共5画

1.(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3.(“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4.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5.滋味

6.地支的第八。

读音(qìng), 广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2.同本义。

3.赏赐。

4.喜;福庆,吉庆。

5.福泽。有幸的事。

6.卿士,大臣掌事者。

读音(yǐ), 己部,共3画

1.(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同本义。

3.完成,完毕。

4.治愈。

5.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6.太 ——表示程度。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