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的意思
俗:习俗;聊:姑且;尔:如此;耳:而已,罢了。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指行动受习惯的影响而不得不随俗。
引证:
《明史·文苑传·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画尤精妙。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宗宪闻之,客诸幕。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久之,病稍间,作《四声猿》。其《渔阳弄》云:‘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宋史·文苑传·李昉》:“昉性宽厚,不忤物,尝侍宴,有妓女善歌,上命之歌,妓女辞以喉痛。上曰:‘汝能歌,何得喉痛?’妓女曰:‘臣实喉痛,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南史·刘穆之传》:“穆之少时,家贫,常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及穆之贵,每思报之。妻兄子尝弄穆之胡床,穆之既至,仍留与共坐。食毕,复令妻兄子取胡床,穆之笑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安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羲之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成语接龙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字义分解
能
1.(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3.才能,能力。
4.有才能的人。
5.又。
6.形状。
聊
1.(形声。从耳,卯(mǎo)声。本义:耳鸣)。
2.同本义。
3.依赖,凭藉。
4.略微,略。
5.姑且,暂且。
6.惊恐,恐惧的样子。
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未
1.(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3.(“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4.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5.滋味
6.地支的第八。
尔
1.(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同本义。
3.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4.近。
5.浅近。
6.第二人称代词。
复
1.(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恢复。
4.回归,还原。
5.回答。
6.报复。
免
1.(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脱掉;脱落。
3.赦免,释放。
4.逃避灾难或罪过。
5.去掉;除掉。
6.罢黜。
1.物之新生、稚弱者。
俗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