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盖棺定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盖上棺材后才能定论”,意思是在一个人去世后,才能对其一生的功过进行最终的评判。引申义是指对某事或某人作出最终的判断或评价,通常是在经历了充分的考虑和观察之后。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丧葬*俗。传统上,人们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在其去世后才会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因此在生前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个成语强调了最终评判的重要性,体现出对人和事物的辩证思考。
使用场景:
“盖棺定论”常用于讨论个人的成就、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某个**的最终结果。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于描绘角色的命运或主题的深刻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尚未下结论的态度,或在演讲中强调耐心和观察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伟人的成就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被人们认可,真可谓是盖棺定论。
- 对于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仍需深入分析,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
- 他的一生充满争议,只有在他去世后,大家才能真正盖棺定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一锤定音:指最后下定论,决定事情的结果,但侧重于决策的过程。
- 临终遗言:强调临终时才会有的最终评价,但不一定是对生平的全面总结。
-
反义成语:
- 草率了事:指对事情处理得很草率,未进行深思熟虑的判断,和“盖棺定论”的深思熟虑形成对比。
- 不置可否:表示对某事不表态或不做判断,与“盖棺定论”的明确判断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传统上重视对个体成就的评价,认为功过是非需要时间来验证。“盖棺定论”反映了这种文化哲学,强调时间是评判事物真伪的关键。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对历史、人物传记等进行深思熟虑的评价时。
情感与联想:
“盖棺定论”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同时也促使我们在做出判断时保持谨慎和开放的态度。它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让人联想到个人的成就与遗留给后世的影响。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她在世时常受到误解和批评,然而在她去世后,许多学生开始反思她的教诲与影响,最终给予了她应有的评价。这让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和人物需要时间来沉淀,才能形成更为公正的看法。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与时间和人生相关的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人生如梦浮云逝,盖棺定论待来时。
功过是非皆可待,岁月流转见真知。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意指结果才是检验事物真伪的标准。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最终结果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盖棺定论”的分析,我对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对人生和*的总结,更是一种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耐心、深入思考的智慧。在语言学与表达中,认识到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来源: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来源:-- 唐·韩愈《同冠峡》诗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之死也,盖棺论定。”
《宋史·岳飞传》:“飞之死也,盖棺论定。”
《后汉书·班超传》:“超之死也,盖棺定论。”
《史记·李斯列传》:“斯之死也,盖棺论定。”
《左传·宣公十五年》:“盖棺事则已,此之谓也。”
例句:莫道古人多玉碎,~未嫌迟。
盖棺定论成语接龙
盖棺定论字义分解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盖
1.(形声。从艸,盍(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3.雨伞。
4.车篷。
5.容器的盖子。
6.(hé)。门扇。
1.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棺
1.(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定
1.(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3.镇静;宁静。
4.固定。
5.使安定。
6.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