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谥的意思
基本定义
“盖棺定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盖上棺材后才确定对一个人的谥号。基本含义指的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通常在其去世后才能最终确定,强调了历史评价的客观性和时间的必要性。
成语来源
“盖棺定谥”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的“谥法”有关。在**古代,谥号是对已故者生前品德、功绩的总结,通常由后人根据其一生的表现进行评定。盖上棺材意味着此人已去世,无法再改变其生前的行为,因此评价也应当是最终的、客观的。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反映了古人对评价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用它来表达对人物生平的总结。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讨论某个名人的生平或成就,强调评价应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演讲或辩论中,可能用于强调对某个**或人物的评价应谨慎,不能轻率。
示例句子
- 经过深思熟虑,他才意识到,真正的成就往往是在盖棺定谥之后才能被世人认可。
- 在讨论这位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记住“盖棺定谥”的道理,不能仅凭一时的表现来判断。
- 他生前的许多争议,最终还是需要盖棺定谥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一朝一夕”:强调事情的变化需要时间。
- “后见之明”:指事后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反义成语:
- “临阵磨枪”:指临时做准备,暗示没有时间去深思熟虑。
- “草率从事”:指对事情处理不严谨,仓促行事。
文化与社会背景
“盖棺定谥”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历史和评价的重视。古人认为,只有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之后,才能对一个人的一生进行准确的评判。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对公众人物、历史等进行评价时,强调了评价的谨慎性和全面性。
情感与联想
“盖棺定谥”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严肃的。它提醒我们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因为这些选择最终会影响我们被如何记忆和评价。这种思考也促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谨慎和负责。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他在教学中的态度和方法受到很多学生的质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学生意识到他的用心和教育理念的价值。正如“盖棺定谥”所言,许多评价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变化,最终形成了对他更为客观的认知。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盖棺定谥”:
人生如梦一场游,
盖棺定谥谁能知。
名利浮华皆过眼,
真情永驻留心间。
这首诗通过“盖棺定谥”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真正的情感和内在的品德比世俗的成就更为重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judged after death”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强调对一个人评价的时间性和客观性。然而,西方文化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更多依赖于其生前的成就和影响,而不是等待时间的检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盖棺定谥”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历史评价的反思,也是对我们生活态度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时,要保持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而在自我反思时,也应考虑长远的影响。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促使我更加关注事物的全局,而非一时的表象。
来源:盖棺定谥,先典成功,激扬清浊,治道明范。
来源:-- 《魏书·郑羲传》
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卒,门人欲厚葬之,飞子曰:‘吾父之德,盖棺而后定谥。’”
《晋书·王祥传》:“祥卒,门人欲厚葬之,祥子曰:‘吾父之德,盖棺而后定谥。’”
《后汉书·杨震传》:“震卒,门人欲厚葬之,震子曰:‘吾父之德,盖棺而后定谥。’”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既卒,门人欲厚葬之,子贡曰:‘不可。夫子之德,盖棺而后定谥。’”
《左传·宣公十五年》:“盖棺而后定谥。”
盖棺定谥成语接龙
盖棺定谥字义分解
谥
1.(形声。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本作“諡”。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本义。
2.授与,加封;尤指死后追封。
盖
1.(形声。从艸,盍(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3.雨伞。
4.车篷。
5.容器的盖子。
6.(hé)。门扇。
1.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棺
1.(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 同本义。亦称: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定
1.(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3.镇静;宁静。
4.固定。
5.使安定。
6.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