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来源: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来源:-- 《左传·隐公元年》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曰:‘吾闻之矣,多行不义必自毙。’”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之矣,多行不义必自毙。’”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年》:“上曰:‘吾闻之矣,多行不义必自毙。’”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之矣,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宣公十五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故事:春秋时期,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他的弟弟共叔段不服,就在自己的封地里招兵买马,准备篡位。祭仲劝郑庄公除掉共叔段,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公开谋反时,庄公亲自率军攻打共叔段
例句:“~”,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接龙
多行不义必自毙字义分解
行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1.刚强。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自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毙
1.(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2.同本义。
3.垮台,失败。
4.引申为死。
5.杀死。
必
1.(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标杆;标准。
3.必须,一定要。
4.必然,必定。
5.必须。
6.倘偌;假如。
多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2.同本义。
3.重。与“轻”相对。
4.贤;好。
5.赞许,推崇。
6.多么。
义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