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zhēng

讥而不征

拼音érzhēng

繁体譏而不徵

讥而不征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讥而不征”的字面意思是“讥讽而不追究”。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某种行为或现象进行讽刺、批评,但并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去追究责任或进行惩罚。这表达了一种对问题的揭露,但并不希望或不打算深入调查的态度。

成语来源

“讥而不征”出自《论语》,其中提到“君子讥而不征”。在古代的社会背景下,讥讽常被用作一种隐晦的批评方式,君子们通过讥讽来表达对不良行为的不满,而不直接进行惩罚,体现了一种宽容与智慧。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中:

  1.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角色可能用来描述某个君子对于小人的讥讽。
  2.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人的行为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达不愿意深究的态度。
  3.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但同时呼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

示例句子

  1. 尽管他对同事的错误进行了讥而不征,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他其实是心存不满。
  2.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虽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讥而不征,但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3. 这篇文章通过讥而不征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讽而不刺”:指用讽刺的方式而不直接攻击。
    • “婉言相劝”: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或批评。
  • 反义成语

    •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表达意见,不加掩饰。
    • “追根究底”:深入调查真相,不放过任何细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讥讽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君子的道德标准促使他们用更温和的方式来批评他人。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讥而不征的方式依然存在,但有时可能被误解为懦弱或不作为。

情感与联想

“讥而不征”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而又幽默的态度,既希望引起注意,又不想过于激进。这种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带来轻松的氛围,但也可能反映出某种对现状的不满。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虽然我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但我选择以“讥而不征”的方式暗示他,让他意识到问题,而不是直接批评他,这种方法使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讥而不征君子心,
风轻云淡话中真。
笑看世事多变幻,
静待花开自有春。

这首诗通过讥而不征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既有批判又有包容。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criticize without consequenc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也有“sarcastic yet forgiving”的表达。不同文化对批评的方式有不同的接受程度,东方文化更倾向于含蓄,而西方文化则可能更直接。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讥而不征”的学,我认识到这种表达方式在沟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有效传达信息,还能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这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方式的选择,尤其是在需要保持友好关系的场合。

来源: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来源:-- 《孟子·梁惠王下》

讥而不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ī), 讠部,共4画

1.(形声。从言,幾(jì)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2.同本义。

3.讽刺;讥笑。

4.进谏;规劝。

5.查问。

6.非难,指责的话。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1.

2.才能。

3.能够。

读音(zhēng), 彳部,共8画

1.(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3.征伐,发兵讨伐。

4.争夺,争取。

5.征收。

6.赋税。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讥而不征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