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ngōngshēn,tiěchǔchéngzhēn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拼音pīngōngshēntiěchǔchéngzhēn

繁体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铁杵:铁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肯花力气,事情一定能成功。

来源:道逢一老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

来源:-- 元·虞韶《日记故事》

引证

《古今小说》卷二十:“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幼学琼林》卷四:“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增广贤文》:“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警世通言》卷十一:“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事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例句~。再守他一年十二个月,好歹要掏摸些儿本事到手。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iě), 钅部,共10画

1.(形声。从金,臷(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同本义。

3.铁制的器物。

4.指兵器 。

5.赤黑色的马。

6.古丘名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北。

读音(zhēn), 钅部,共7画

1.(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2.同本义。

3.缝缀衣物的用具。也叫“引线”。

4.医疗用具。用石或金属做成。

5.缝。

6.刺。

读音(mó,mò), 石部,共16画

1.(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同本义。

3.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4.磨炼。

5.研讨;观摩。

6.磨灭;泯灭。

1.磨子。

2.碾轧土地。

读音(shēn), 氵部,共11画

1.(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2.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3.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4.水深。与“浅”相对。

5.引申为距离大。

6.玄妙,深奥。

读音(chǔ), 木部,共8画

1.(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2.同本义。

3.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4.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5.捣,砸。

读音(pīn), 扌部,共9画

1.绑。

2.随从。

3.拼命,不顾惜,舍弃。

4.弹;拉开。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读音(dé,děi,de), 彳部,共11画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读音(gōng), 工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同本义。

3.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4.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5.官吏;职事。

6.劳绩,功绩。

读音(fū,fú), 大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