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救国的意思
基本定义
“杀身救国”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国家”。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出一种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于古代**,尤其在战乱时期,许多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安危,选择了以身殉国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忠诚。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描述了许多历史人物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宁死不屈的精神。
使用场景
“杀身救国”通常用于讨论爱国主义、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场合。在文学作品、历史演讲中,它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正义与理想。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一成语来形容那些愿意为他人或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人。
示例句子
-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许多英雄都表现出了杀身救国的精神。
- 他在战场上奋勇冲锋,展现了杀身救国的决心,令人敬佩。
- 在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志士为了理想而选择了杀身救国的道路。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赴汤蹈火”:形容不怕艰难险阻,为了某种目标而勇往直前。
- “舍生取义”:为了正义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反义成语:
- “苟且偷生”:形容为保全自己而不顾一切,背离原则。
- “见利忘义”:形容为了私利而抛弃道义。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牺牲被视为高尚的品质,尤其在战乱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精神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在现代社会,尽管战争不再是常态,但“杀身救国”的精神依然在许多爱国活动和社会中被提及,激励人们追求社会正义和国家利益。
情感与联想
“杀身救国”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令人感到敬佩和激动。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人物,激发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志愿活动中,看到许多年轻人为了改善社会而无私奉献,深深感受到了“杀身救国”精神的现代意义。虽然他们不是在战场上,但那种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与勇气让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烽火连天英雄泪,
杀身救国誓言飞。
苦难铸就铁血志,
忠魂不灭照前程。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概念,例如“sacrifice for the greater good”,强调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为他人或国家付出的崇高精神。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杀身救国”的学*,我对忠诚、牺牲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它促使我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不忘初衷。
来源: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来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
引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曰:‘吾闻之,忠臣不避死,杀身以成仁。’”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闻之,忠臣不避死,杀身以成仁。’”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之,忠臣不避死,杀身以成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吾闻之,忠臣不避死,杀身以成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产曰:‘吾闻之,忠臣不避死,杀身以成仁。’”
杀身救国成语接龙
杀身救国字义分解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杀
1.(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同本义。
3.攻杀,激战。
4.凋落。
5.败坏;衰败。
6.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救
1.(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同本义。
3.援救别人。
4.治疗。
5.纠正。
6.求助于人。
国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