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抛砖引玉”字面意思是“抛出砖块,引出玉石”。这里的“砖”象征着低价值的东西,而“玉”则象征着高价值的东西。整体含义是为了引出更好的意见或建议,通常用于谦虚地表达自己提出的观点或建议并非最好的,希望能引起他人的更高水平的讨论或思考。
成语来源:
“抛砖引玉”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李白的诗句,后在宋代的《玉台新咏》中被引用,意思是用自己较低级的东西来引出他人的高明之处。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谦逊、引导和交流的重视。
使用场景:
“抛砖引玉”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 文学作品:在评论某位作家的作品时,可以说“我这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
- 日常对话:在讨论某个话题时,可以说“我的观点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 演讲:在公开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此成语来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听众积极参与讨论。
示例句子:
- 在这次讨论中,我的建议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 我在这篇论文中抛砖引玉,期望能激发更多学者的研究热情。
- 这幅画只是我个人的尝试,算是抛砖引玉,期待各位艺术家的指导。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引人发思”:引导他人思考。
- “启发思路”:启发他人的思维。
-
反义成语:
- “闭口不言”:不发表意见或建议。
-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缺乏谦虚。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引导他人是被高度重视的美德。“抛砖引玉”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共同讨论和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中。
情感与联想:
“抛砖引玉”让我联想到谦逊和智慧的结合,强调了在分享个人观点时应有的开放心态。这种心态有助于促进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激励我在表达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一个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并用“抛砖引玉”来鼓励其他成员表达他们的见解。最终通过集体的智慧,我们形成了一个更全面的方案。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此成语:
抛砖引玉共论道,
雅言清韵随风飘。
才子佳人齐聚首,
共逐明月映山高。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throwing out a bone”,意指提出一个小的想法以引导更深入的讨论。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其核心思想是相似的,即通过谦逊的方式引导交流。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抛砖引玉”的学,我认识到在交流中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是多么重要。这不仅能促进更好的沟通,还能激发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在表达时应有的谦逊和鼓励他人参与的态度。
来源: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来源:--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引证:
《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他原是存着一点试探的意思,以为他们既然执定必做,也不怕他们不做,所以才说出这话,一半也是他自家的体面,做个下台的地步。谁知邢大老爷是一句老实话,反以为他是抛砖引玉,嘴里尽管答应,心里还在那里打主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们这位叔祖,是一位京官,自己手无一寸铁,要想回乡,就叫我们晚辈,替他去跑腿,自己却抛砖引玉。”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此刻正愁我办的不好,抛砖引玉,老爷子你多答补着点儿。”
《镜花缘》第十八回:“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景德传灯录》卷十:“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故事:唐朝诗人常建非常佩服赵嘏的才华,总想得到赵嘏的诗作。一次常建打听到赵嘏要到灵岩寺游玩,就先赶到该寺,在墙上题了两句诗。赵嘏见到墙上的诗,提笔就在诗的后面加上两句,形成一首完整的七言绝句,人们评说这是常建抛砖引玉
例句: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抛砖引玉字义分解
砖
1.(形声。从石,专声。本义:用粘土烧成的长方形块状建材)。
2.同本义。
玉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同本义。
3.指玉制的乐器。
4.比喻美德、贤才。
5.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抛
1.(形声。本义:丢弃)。
2.同本义。
3.抛,掷。
4.秽物一堆为一抛。也作“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