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气慑息的意思
基本定义
“屏气慑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屏住呼吸,感到恐惧”。它形容在惊恐或紧张的情况下,因惊吓而暂时停止呼吸,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在面临危险或重大**时的紧张与恐惧状态。
成语来源
“屏气慑息”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从字面意义进行分析。成语中的“屏气”指的是暂时停止呼吸,往往是在惊恐、紧张或专注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做出的反应;“慑息”则强调因恐惧而导致的呼吸变得急促或停顿。这种情感反应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有所体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或社会变故时的脆弱与无助。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绘人物在面对危机时的心理状态。例如,在一部悬疑小说中,主角在发现可疑人物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
-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家人谈论某个紧张时刻的经历时,可以说“当我看到那一幕时,真是屏气慑息”。
- 演讲:在谈论某些社会问题或重大**时,演讲者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公众的紧张与焦虑。
示例句子
- 当她听到那个可怕的消息时,不由自主地屏气慑息,心中充满了恐惧。
- 在那场激烈的比赛中,观众们纷纷屏气慑息,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走在黑暗的街道上,心中屏气慑息,生怕遇到危险。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屏息凝神:形容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紧张或重要的时刻。
-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谨小慎微的样子。
-
反义成语:
-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张或危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沉着。
- 从容不迫:形容做事镇定,不慌乱。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反映了人们对情感、心理状态的细腻观察。“屏气慑息”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恐惧时的脆弱状态,揭示了人性中对安全和稳定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在面对突发(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时依然适用,能够引起共鸣。
情感与联想
“屏气慑息”常常让我联想到紧张的情节,像是悬疑电影中的高潮部分,或是生活中经历的突发惊吓。它传达出一种压迫感和不安,使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生动。
个人应用
在一次登山旅行中,我们突然遇到了一场雷雨,大家都屏气慑息,生怕跌倒或被雷电击中。这一瞬间的紧张感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屏气慑息”:
风雨如晦夜无边,
屏气慑息待晨曦。
心中恐惧如影随,
愿明日重见光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时使用“hold one's breath”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虽然它主要侧重于期待或紧张,而不是恐惧。不同文化中对紧张情绪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情感往往是相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分析“屏气慑息”,我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更为深入,感受到其在描绘人类情感时的力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准确地使用此类成语将增强我的表达能力,使我的言语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来源: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来源:-- 唐·卢肇《上王仆射书》
引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屏气而入。”
屏气慑息成语接龙
屏气慑息字义分解
气
1.(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同本义。
3.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4.空气。
5.气象。
6.气味。
慑
1.(形声。从心,聂声。本义:恐惧)。
2.同本义。
3.威胁。
息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屏
1.(形声。从尸,并声。这里的“尸”是由“广”(yǎn)演变来的,表示与宫室有关的事物。本义: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
2.同本义。
3.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4.屏障之物。
1.退避;隐退。
2.隐藏。
3.抑制。抑止不出气。
4.掩蔽。
1.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