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gzhěmí,pángguānzhěqīng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拼音dāngzhěpángguānzhěqīng

繁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来源: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来源:-- 《旧唐书·元行冲传》

引证

《吕氏春秋·贵直论》:“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得贤士以辅政,何如?’晏子对曰:‘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君之左右,皆非贤士也,是何也?’景公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战国策·齐策二》:“苏秦谓齐王曰:‘臣闻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王之谋臣,皆苏秦之仇也,而王独与臣谋,何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将伐曹,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曹小而近,其人多智,吾恐其有备也。’卜偃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赵十余年,赵王之谋臣,而天下莫之能用,是何也?’虞卿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韩非子·难三》:“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争,其数不胜也。故谚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故事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例句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 辶部,共9画

1.(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同本义。

3.迷惑,使…辨不清。

4.迷恋。

5.昏迷。

读音(guān,guàn), 见部,共6画

1.(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2.同本义。

3.观察,审察。

4.示范;显示。

5.玩赏;观赏。

6.阅读。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2.台榭。

3.道教的庙宇。

4.雚雀鸟。

5.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读音(zhě), 耂部,共8画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读音(qīng), 氵部,共11画

1.(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同本义。与“浊”相对。

3.清洁;洁净;纯洁。

4.清明。

5.清凉。

6.清冷,凄清。

读音(páng,bàng), 方部,共10画

1.(古通“傍”)。

2.依傍;依附。

3.靠近。

4.依照;仿效。

5.诽谤。

1.(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同本义。

3.又。

4.别的,其他的。

5.旁边。古同“傍”。

6.附近。

读音(dāng,dàng), 彐部,共6画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读音(jú), 尸部,共7画

1.(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2.同本义。

3.距离近。

4.弯曲。

5.催逼;逼迫。

6.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