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恭毕敬的意思
基本定义
“毕恭毕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全恭敬,十分敬重”。它形容人们对他人表现出极高的尊重与礼貌,通常用来描述对长辈、上级或重要人物的态度。
成语来源
“毕恭毕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礼仪的重视。在古代**,尊重长辈和上级是社会的基本礼仪,许多经典文献中都有相关描述。成语中“毕”字的使用,强调了“完全、全然”的意思,而“恭敬”则是礼节的核心。具体的历史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诸多古代文献中对恭敬行为的赞美。
使用场景
“毕恭毕敬”常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描写人物的礼仪行为时,常用此成语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 日常对话:在谈及对待长辈或客人时,可以用来形容自己的态度。
- 演讲:在正式场合,如演讲或感谢词中,表达对某位重要人物的尊重时常会使用。
示例句子
- 在迎接贵宾时,所有工作人员都毕恭毕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尊重。
- 对于老师的教导,我们应该毕恭毕敬,不可有丝毫怠慢。
- 他在会议上对老板的意见表示毕恭毕敬,尽量不发表反对意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恭恭敬敬:强调尊重与礼貌,通常用于形容态度。
- 恭敬不如从命:表示尊重他人的意愿。
反义成语:
- 不屑一顾: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缺乏尊重和重视。
- 随意而为:形容做事不讲究礼节和规矩。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毕恭毕敬”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加多元,但对某些场合的尊重仍然不可或缺。
情感与联想
“毕恭毕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敬重。当提到这个词时,常会联想到古代儒雅的礼仪场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和谐。这种情感也促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礼仪和他人感受。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亲戚的婚礼,作为年轻一辈,我在与长辈交流时,始终保持着“毕恭毕敬”的态度。这不仅让我赢得了长辈的好感,也让整个婚礼的气氛更加融洽。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主角在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时,心中充满敬意,轻声说道:“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心中最崇高的榜样,我将毕恭毕敬地聆听您的教诲。”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ith great respect”或“with utmost respect”。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在许多文化中,表达尊重的方式和用语是相似的,反映了人类普遍的礼仪观念。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毕恭毕敬”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在沟通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礼仪,对他人表示尊重。在学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这些文化内涵对于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来源: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来源:--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每见人,必毕恭毕敬,言必称先王之道。”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每见人,必毕恭毕敬,言必称先王之道。”
《汉书·王莽传》:“莽每见人,必毕恭毕敬,言必称先王之道。”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君子毕恭毕敬,小人则不然。’”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使毕万为大夫,万辞,王曰:‘汝其毕恭毕敬,无违朕命。’”
故事: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
例句:[韩老六]对于穷人的~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毕恭毕敬成语接龙
毕恭毕敬字义分解
毕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2.同本义。
3.毕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八颗。以其形状像毕网得名。
4.用毕猎取。
5.完毕,结束。
6.全部使出。
敬
1.(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2.同本义。
3.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
4.尊重,尊敬。
5.自愿转让毋需抵偿的东西,捐赠或赠的礼品。
6.姓。
恭
1.(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同本义。
3.奉行。
4.拱手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