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之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一偏之论”字面意思是“单方面的论述”,指的是只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或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观点或看法片面、不全面,容易导致误解或错误判断。
成语来源:
“一偏之论”出自《周易·系辞下传》。在这部经典中,强调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片面的观点往往无法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辩证思维的重视,提醒人们在看待事物时要全面深刻。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某种观点的片面性,在学术讨论、政治辩论、社会评论等场合均可见到其身影。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能通过“一偏之论”来揭示角色的局限性,或是展示社会对某一问题的片面看法。
示例句子:
-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一偏之论”,缺乏对全局的评估。
- 在讨论历史**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一偏之论”,要综合多方观点。
- 虽然这位专家很有影响力,但他的意见也只是“一偏之论”,不应被绝对化。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片面之词:指说话或论述时只考虑某一方面。
- 孤陋寡闻:形容见识狭窄,了解的事情少,只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
反义成语:
- 全面考虑:指在分析问题时,从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思考。
- 兼听则明: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事物。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片面报道和观点随处可见。“一偏之论”提醒人们在获取信息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被某些片面的信息引导。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显得尤为重要。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常给人带来警惕感,提醒我们在接触信息时要保持理性与客观。它激励我们追求更全面的视角,避免陷入狭隘的思维。
个人应用: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曾对某个社会问题发表了看法,后来其他成员指出我的观点存在“一偏之论”的问题,这使我意识到在表达观点时需要考虑更多的维度,促使我在以后的讨论中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月明点滴水波轻,
一偏之论映心灵。
须知花开不独艳,
众说纷纭方见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一偏之论”相近的表达是 "one-sided argument" 或 "biased view",同样强调了观点的片面性。在不同文化中,强调全面性和客观性是普遍的价值观,但在表达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一偏之论”的学,我认识到在日常交流和学中,保持开放和全面的视角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思维深度,也能促进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思辨能力。
来源: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来源:-- 宋·朱熹《答沈叔晦书》
引证:
《明史·杨慎传》:“慎曰:‘吾观史书,多有一偏之论,未可尽信也。’”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吾之新政,非一偏之论,乃救时之策也。’”
《后汉书·班彪传》:“彪曰:‘吾闻之,君子不以一偏之论而废人之言。’”
《汉书·艺文志》:“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不可一偏之论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先生一偏之论,不足以服人。’”
例句: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此百代之英主也。
一偏之论成语接龙
一偏之论字义分解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偏
1.(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2.同本义。
3.边远。
4.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5.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6.假借为“遍”。普遍。
之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一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