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ngqiúkǎo

旁求博考

拼音pángqiúkǎo

繁体旁求博考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

近义词旁征博访旁征博引

旁求博考的意思

成语分析:旁求博考

基本定义

“旁求博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旁边寻求,广泛考察”。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学*、研究或获取知识时,不仅要从一个方面去了解,而是要广泛地探求,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和见解。

成语来源

“旁求博考”并不是出自某一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源于古代学术研究的理念。古人强调博学、广泛涉猎,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全面理解的重视。这一成语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儒家思想的承继,强调求知的广泛性和深度。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 学术讨论:在学术研讨会上,研究者强调综合多方面资料的重要性时,可以使用“旁求博考”来说明其研究方法。
  • 日常对话:朋友之间讨论学*方法时,可以提到“旁求博考”来鼓励对方多方位获取信息。
  • 演讲:在激励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旁求博考”来阐述不断学*和探索的必要性。

示例句子

  1. 学*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旁求博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2. 在开展新的项目时,团队应该旁求博考,吸取各方意见与建议。
  3. 他的研究方法非常严谨,始终坚持旁求博考的原则,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广博之学:强调知识面广。
    • 博闻强记:形容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反义成语
    • 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事物迷住了眼睛,看不到全局。
    • 闭门造车:比喻不考虑客观情况,独自进行研究或工作。

文化与社会背景

“旁求博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旧适用,强调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与全面化,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创新和综合能力的需求。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求知的乐趣和探索的过程,带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它激励我在学*中不断拓宽视野,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研究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运用“旁求博考”的理念。例如,在准备论文时,我会广泛查阅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源,以确保我的论点有充分的依据。这一方法显著提升了我的研究质量和深度。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尝试融入“旁求博考”:

遍寻古籍千卷书,
旁求博考见真知。
万象皆成知论海,
心随风起逐浪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broad learning”或“comprehensive study”这样的表达,强调知识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不同文化中的教育理念都强调多元知识的重要性,但具体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旁求博考”的学,我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我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提醒我在获取知识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探索的精神。

来源: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来源:-- 鲁迅《“皇汉医学”》

旁求博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kǎo), 耂部,共6画

1.(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2.去世的父亲。

3.假借为“攷”。敲,击。

4.假借为“拷”。拷打。

5.查核,考试。

6.审察,察考。

读音(qiú), 水部,共7画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读音(páng,bàng), 方部,共10画

1.(古通“傍”)。

2.依傍;依附。

3.靠近。

4.依照;仿效。

5.诽谤。

1.(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同本义。

3.又。

4.别的,其他的。

5.旁边。古同“傍”。

6.附近。

读音(bó), 十部,共12画

1.(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同本义。与“小”相对。

3.宽广;广搏。

4.众多;丰富。

5.广泛;普遍。

6.渊博,知道得多。

旁求博考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