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的意思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来源: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来源:-- 清·张岱《岱志》
引证:
《文选·张衡·东京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汉书·董仲舒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成语接龙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字义分解
高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同本义。
3.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4.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5.空泛,不切实际。
6.年长,年老。
让
1.(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2.同本义。
3.退让;谦让。
4.推举。
5.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6.推辞;推让;拒绝。
能
1.(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3.才能,能力。
4.有才能的人。
5.又。
6.形状。
泰
1.(形声)。
2.同本义。
3.安定平和。
4.奢侈。
5.骄纵;傲慢。
6.大之极,极大。
故
1.(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同本义。
3.事;事情。
4.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5.旧识;旧交。
6.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山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3.形状像山的东西。
4.特指“五岳”。
5.指酒肆的楼上。
6.粗俗。
壤
1.(形声。从土,襄(xiāng)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2.土壤。
3.泛指泥土。
4.也指一般的土地。
5.地区。
6.数词。十秭为壤。又以万万秭为壤。亦泛指大数。
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3.土地。
4.领土,国土。
5.田。
6.中医学上指脾。
其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