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偷钟的意思
基本定义
“掩耳偷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手遮住耳朵来偷钟。它比喻自欺欺人,试图通过掩盖自己听到的真相来逃避现实。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无知的态度,表明即使你不想听到或面对某件事情,它依然存在并且是不可忽视的。
成语来源
“掩耳偷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个小偷在偷钟的时候,担心钟声会被别人听到,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钟声了。这个典故通过展示小偷的愚蠢行为,反映了人们常常会有的自欺欺人的心理。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广泛用于不同的语境中,例如:
-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散文中描述人物面对困境时的逃避行为。
- 日常对话:人们在讨论某种不愿面对的现实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方的态度。
- 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面对真相的重要性,警示听众不要选择性忽视事实。
示例句子
- 他明知道自己工作不努力,却依然对结果抱有幻想,真是掩耳偷钟。
-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他选择了掩耳偷钟,完全不复*。
- 在经济危机中,很多公司掩耳偷钟,不愿意承认自己面临的困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自欺欺人:指自己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强调了自我欺骗的成分。
- 视而不见:指明明看到了却装作没看到,强调了选择性忽视。
-
反义成语:
- 直面现实:勇敢地面对事实,强调了面对和接受的态度。
- 耳闻目睹:真实地看到和听到,强调了真实感知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掩耳偷钟反映出一种对真相的逃避心理,这种心理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尤为明显。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会选择忽视问题的存在,导致更大的困扰和损失。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情感与联想
“掩耳偷钟”带有一种悲哀的情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盲目。它引发人们对自欺欺人行为的反思,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而选择逃避,试图通过娱乐来忘却问题。最终,我意识到这种掩耳偷钟的行为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我开始主动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这让我受益匪浅。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掩耳偷钟”:
在黑夜的角落里,
掩耳偷钟的低语,
我静静地望着星空,
却无法逃离这段孤独的旅程。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urying one’s head in the sand”,意为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试图逃避现实。两者都表达了逃避真相的愚蠢,但文化背景和具体场景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掩耳偷钟”的学*,我深刻理解到面对现实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行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它提醒我们,逃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大的麻烦。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真相,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
来源: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来源:-- 《吕氏春秋·自知》
引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这种掩耳偷铃的自欺手段,只好愚弄愚民罢了。”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这叫做掩耳偷铃,只是他自己瞒着自己。”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六引《启颜录》:“有偷钟者,恐钟声出,以手掩耳。”
《晋书·王戎传》:“戎独立不惧,闻钟声,曰:‘此钟声也。’左右曰:‘钟声远闻,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偷钟成语接龙
掩耳偷钟字义分解
钟
1.(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2.同本义。
3.又。
4.又。
5.又。
6.专指佛寺悬挂的钟 。用以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
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掩
1.(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同本义。
3.藏。
4.止。
5.关闭;合上。
6.抹杀。
偷
1.(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2.同本义。
3.浅薄;不厚道。
4.轻视。
5.取。
6.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