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xuánchún

子夏悬鹑

拼音xiàxuánchún

繁体子夏懸鶉

子夏悬鹑的意思

基本定义

“子夏悬鹑”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孔子弟子子夏悬挂着一只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执着追求或对某种理想的坚持。

成语来源

“子夏悬鹑”源于《论语》中的一则故事。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在某次讨论中提到对于理想的追求,就像是把鹑挂在树上。他的这一比喻表明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坚持,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1. 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执着追求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增强文学表现力。
  2.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朋友或亲人在某个目标上非常努力。
  3. 演讲: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激励听众追求自己的理想。

示例句子

  1.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他依然像子夏悬鹑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
  2. 在这次比赛中,她的表现让人想起了“子夏悬鹑”的精神。
  3. 对于科学研究,他一直保持着子夏悬鹑的态度,不轻易放弃。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 反义成语:半途而废、三心二意。这些成语则描述了对目标缺乏坚持和决心的态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执着于理想和目标是一种被高度赞扬的品质。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修养和理想追求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适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够坚持和不放弃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成功。

情感与联想

“子夏悬鹑”让我联想到追求梦想的艰辛与美好。它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激励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项目,起初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虽然有时想要放弃,但我想到了“子夏悬鹑”的精神,最终坚持了下来,项目也取得了成功。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理想如鹑悬树梢高,
信念如风不休摇。
子夏精神心中藏,
追逐梦想永不交。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keep one's eye on the prize”,强调对目标的坚持。不同文化中对于坚持和追求理想的赞美是相通的,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子夏悬鹑”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坚持和追求理想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找到动力和勇气去坚持自己的目标。

来源: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来源:-- 《荀子·大略》

子夏悬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ún), 鸟部,共13画

1.鹌鹑的简称 。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为鹌鹑。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种迁徙性雉类猎鸟,约18厘米长,上部棕黑色而有皮黄斑点,喉部呈黑白二色,胸部为发红色的皮黄色,腹部呈白色。

读音(xuán), 心部,共11画

1.(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同本义。

3.凭空设想;揣测。

4.系连,关联。

5.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读音(zǐ), 子部,共3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读音(xià), 夂部,共10画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子夏悬鹑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