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o

依草附木

拼音cǎo

繁体依草附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无能之人"

近义词攀龙附凤

依草附木的意思

依草附木

基本定义

成语“依草附木”字面意思是依靠草木,基本含义是指依附于他人,缺乏独立性。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依赖他人,缺乏自己的主见和立场。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讲述了古代一些人为了谋生而依附在权势者或富人身边的情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依赖关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生存的无奈。

使用场景

“依草附木”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 文学作品: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指责那些缺乏独立思想的人。
  • 演讲:在讨论社会现象时,引入此成语来批评某些依赖他人的行为。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依草附木,只知道跟在老板后面,缺乏自己的见解。
  2. 在这场竞争中,不能依草附木,必须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3. 有些人为了利益,宁愿依草附木,也不愿意冒险独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附庸风雅(依附于他人以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依赖他人(缺乏自主性)。
  • 反义成语:独立自主(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决策能力),自主发展(强调个人或群体的独立成长和发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依附于他人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强者。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此成语的使用逐渐带有批评的意味,提醒人们要警惕过度依赖他人。

情感与联想

“依草附木”让我联想到一些在职场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往往容易被忽视或利用。这种依赖关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也让他们在团队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在一个项目中依赖于其他同事的意见,导致我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后我意识到,如果继续依草附木,我的职业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我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性使用

在一片青翠的草地上,许多小草依附在高大的树木旁,似乎在窃窃私语。它们低声说道:“我们虽小,但愿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不再依草附木,追求属于自己的阳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latch onto someo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依附于他人,依赖他人的支持。不同文化中,这种依赖关系常常伴随着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依草附木”的学习,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见解。这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也极为重要,鼓励我在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坚决。

来源: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来源:-- 五代·王周《巫庙》诗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依草附木,以观其变。”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倩依草附木,夜夜来访。”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依草附木,暂且安身。”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那妖精依草附木,变作一个美貌女子。”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依草附木,随众人行礼。”

例句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依草附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ù), 阝部,共7画

1.(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沾着,附着。

3.依傍;依附。

4.归附。

5.佩带。

6.靠近。

读音(cǎo), 艹部,共9画

1.(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草本植物的总称。

3.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4.未开垦过的荒地。

5.文书的底稿;初稿。

6.粗糙;粗劣。

读音(mù), 木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同本义。

3.木料,木材。

4.树叶。

5.棺材。

6.某些木制的器物。

读音(yī), 亻部,共8画

1.(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同本义。

3.倚仗,仗恃,仰赖。

4.依靠;托身。

5.同意;允许。

6.遵照,根据。

1.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依草附木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