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tóngshè

事同虚设

拼音shìtóngshè

繁体事同虛設

事同虚设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事同虚设”字面意思是“事情和虚设相同”,即意味着某个事物或措施的存在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形同虚设。基本含义是指某项制度、规定或措施虽然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作用,或没有实际效用。

成语来源

“事同虚设”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文为“若事同虚设,何必设之”。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对某些形式主义的批评,指出一些名义上的存在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历史背景上,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强调实际效果而非空洞的形式。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不同场合都可以使用:

  • 文学作品:用来批评某些制度或措施的无效。
  • 日常对话:形容某些规定或安排没有用处,比如“这个会议开了也没什么意义,真是事同虚设。”
  • 演讲:用来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如“我们不能让政策成为事同虚设,必须确保其有效实施。”

示例句子

  1. 我们的团队虽然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如果不遵守,那这些制度就只是一纸空文,事同虚设。
  2. 这项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其变成了事同虚设的存在。
  3. 公司的战略规划如果没有落实,最终也只能事同虚设,无法带来实际效果。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形同虚设:强调某事物没有实际效果或意义。
    • 空中楼阁:比喻不切实际或没有基础的事物。
  • 反义成语

    • 切实可行:指措施或方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 名副其实:指名声和实际相符合,强调实质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事同虚设”在**文化中强调实际效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政府、企业治理等领域,强调实际效果比形式更为重要,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事同虚设”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批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一些空洞的承诺和无效的努力,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避免形式主义的陷阱。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项目,制定了许多计划和目标,但由于缺乏有效执行,最终大家都觉得这些计划只是形式,事同虚设。这让我意识到,只有落实行动,才能让计划真正发挥作用。

创造性使用

在春天的草地上,花儿怒放,然而有些承诺如同晨雾,在阳光下消散,只留下一句“事同虚设”的叹息。愿我们都能将梦想与现实结合,不让美好停留于空中楼阁。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mere formality”,意指某件事虽然存在,但没有实际意义。两者都反映了对形式与实质的思考,但在文化语境中,可能存在对形式主义的理解和批评的差异。

反思与总结

“事同虚设”使我反思在学*和生活中,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注重实际效果。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关注实际的影响和结果。

来源:把头烽内并未添兵镇守,事同虚设。

来源:-- 唐·李德裕《条疏太原以北边备事宜状》

引证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曰:‘事同虚设,何以自明?’乃上书自辨。”

《明史·海瑞传》:“瑞曰:‘事同虚设,何以自明?’乃上书自辨。”

《宋史·岳飞传》:“飞曰:‘事同虚设,何以自明?’乃上书自辨。”

《资治通鉴·唐纪》:“上曰:‘事同虚设,何以自明?’对曰:‘臣请以死明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知其诈,乃以书报之曰:‘事同虚设,何以自明?’”

事同虚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è), 讠部,共6画

1.(会意。从言,从殳。本义:摆设;陈列)。

2.同本义。

3.创立,建立,开创。

4.筹划;秘密策划。

5.拟设;设置。

6.施行,实现。

读音(xū), 虍部,共11画

1.(“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同本义。

3.住所;处所。

4.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5.乡村市集。

6.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读音(tóng,tòng), 口部,共6画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1.——见“胡同”hútòng。

读音(shì), 亅部,共8画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事同虚设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