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擅跋扈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专擅跋扈”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专横霸道,肆无忌惮”。其中“专”指专权、独占,“擅”有擅自、擅长的意思,“跋扈”形容气势汹汹、横行无忌。整体上,它形容某人或某势力在权力或地位上过于张扬,毫无顾忌地压迫他人,表现出极端的专横和霸道。
成语来源
“专擅跋扈”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的构成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多有出现,反映了对权力滥用和专制行为的批评。成语中“跋扈”常用于形容权势者的横行,常见于古代诗文中对不良统治者或权臣的讽刺。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专横的统治者或权势人物。例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某位权臣如何压迫良善之人时,常会用到“专擅跋扈”。在日常对话中,亦可用来形容某些人不顾他人感受,任意妄为的行为,比如在职场上,某个领导的专横行径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示例句子
- 他在公司里专擅跋扈,常常无视同事的意见,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 这位官员专擅跋扈,最终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抗。
- 在历史上,许多专擅跋扈的君主都遭到了人民的唾弃和推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专横跋扈、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这些成语都强调某种权力或地位的滥用与骄横。
- 反义成语:谦恭有礼、和气生财、和睦共处。这些成语强调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的态度,与“专擅跋扈”的含义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重要的价值观,但当权力被滥用时,则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专擅跋扈”反映了对权力不当使用的警惕和反思。在现代社会,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这一成语依然适用,能够用来批评不公正的权力行为。
情感与联想
“专擅跋扈”这一成语常引发负面情感,容易让人联想到压迫、恐惧和不公。它让我思考如何在社会中维护正义,以及如何对待权力的使用与监督。同时,它也提醒我在个人生活中,时刻警惕身边的霸权行为。
个人应用
在我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是专横地决定团队的工作安排,忽视其他成员的意见,导致大家的工作热情下降。我在团队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并用“专擅跋扈”来形容他的行为,大家都感同身受,最终促使他改变了态度。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专擅跋扈”的概念:
权势如山高耸立,
专擅跋扈无人敌。
众生悲歌心难诉,
唯愿春风解纷争。
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还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批判。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yrannical”或“overbearing”,同样描绘了专横和霸道的行为。然而,不同文化中对权力的态度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专横的行为可能被视为强势和果断,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专擅跋扈”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权力的使用必须受到制约,避免滥用权力对他人造成伤害。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引证: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性刚愎,专擅跋扈,不恤人言,故士大夫多怨之。”
《宋史·岳飞传》:“飞性刚直,不阿权贵,专擅跋扈,不恤士卒,故士卒多怨之。”
《晋书·王敦传》:“敦性骄恣,专擅跋扈,不臣之心,日以滋甚。”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故表琼、珌皆为列侯。然性跋扈,不奉法度,专擅朝政,威震内外。”
《后汉书·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故天下忠良多怨。专擅跋扈,擅废立之权,威震朝廷。”
例句:惟载垣等前后一切~情形,实属谋危社禝,是皆列祖列宗之罪人,非独欺凌朕躬,为有罪也。
专擅跋扈成语接龙
专擅跋扈字义分解
跋
1.(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同本义。
3.扭转。
4.踏,踩。
5.
6.
擅
1.(形声。从手,亶(dǎn)声。本义:独揽,专权)。
2.同本义。
3.占有,据有。
4.压倒,胜过。
5.善于,专长于。
6.让位。
扈
1.(形声。从邑,户声。从“邑”,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本义:古国名。在今陕西户县)。
2.同本义。
3.侍从,养马的仆役。
4.随从;护卫。后多指随侍帝王。
5.救护;爱护。
6.止,制止。
专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2.纺专,收丝器。
3.独占;独用。
4.使专一;使集中。
5.独裁,专擅,独断独行。
6.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