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ǔnyǒu

损有余补不足

拼音sǔnyǒu

繁体損有餘補不足

损有余补不足的意思

损:减少。减少多余的,添补不足的。原指古代道家的一种平均思想。后也泛指一般的填平补齐。

来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来源:-- 《老子》第七十七章

引证

《淮南子·主术训》:“损有余以补不足,此之谓天均。”

《吕氏春秋·贵公》:“损有余,补不足,此之谓公。”

《管子·牧民》:“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

《孟子·滕文公上》:“损其有余以补不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例句借这些世间余财,聊救贫人,正所谓~,天道当然。

损有余补不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ú), 足部,共7画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读音(bǔ), 衤部,共7画

1.(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同本义。

3.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4.补充。

5.弥补。

6.济助。

读音(yǒu,yòu), 月部,共6画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1.

读音(sǔn), 扌部,共10画

1.(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2.同本义,与“益”相对。

3.损失;丧失。

4.伤害或损害。

5.病情减轻。

读音(yú), 人部,共7画

1.(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饱足。足食得饱。

3.剩下;剩余。

4.剩下的,多余的。

5.残留的;遗留的。

6.次要的。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