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nhóng

绿暗红稀

拼音ànhóng

繁体綠暗紅稀

用法"作主语;形容暮春景象"

绿暗红稀的意思

基本定义

“绿暗红稀”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绿色的植物生长得很密,红色的植物则生长得稀少”。它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对比和差异,暗示某种状态或特征。在更深层的含义上,可以引申为对繁荣与凋零、繁盛与稀缺的反映。

成语来源

“绿暗红稀”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自然界的现象有关,特别是对植物生长状态的观察。类似的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并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绿暗红稀”可以用来描写春夏季节中,绿色植物的繁茂与红色花卉的稀少,表现出一种生机与萧条的对比。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资源的稀缺,比如“这个地区的绿色植物绿暗红稀,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并不好。”

示例句子

  1. 在这片森林中,绿暗红稀,生机勃勃的绿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稀疏的红花。
  2.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城市的绿暗红稀,许多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3. 这幅画中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绿暗红稀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草木皆兵”:形容草木稀少,环境严峻。
    • “一窝蜂”: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也可用来形容事物的稀缺与聚集。
  • 反义成语

    • “生机勃勃”:形容植物繁茂,生气盎然。
    •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丰富,形态多样,完全与“绿暗红稀”的意象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植物不仅代表自然的状态,也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衰退。绿暗红稀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成语的意义也更加深刻。

情感与联想

此成语引发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唤。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提醒我们珍惜自然资源,注重生态平衡。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某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绿暗红稀的景象令我十分心痛。这让我更加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春天的故事中,可以写道: “人们走在乡间小路上,四周绿暗红稀,春风拂面,却也掩不住心头的惆怅。曾经繁华的花海,如今只剩零星的红花,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ield of green and a few scattered red flowers”,强调自然的美丽和稀缺。但通常较少用来反映社会或人文状况,更聚焦于自然景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绿暗红稀”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表达对比、引发情感共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深刻影响着我的语言学与表达方式。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来源: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来源:-- 唐·韩琮《暮春滻水送别》

例句~起暝烟,独将幽恨小庭前。

绿暗红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绿

绿

读音(lǜ,lù), 纟部,共11画

1.一种野菜。

2.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1.(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颜色昏暗,乌黑色。

3.呈现绿色。

读音(hóng,gōng), 纟部,共6画

1.(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同本义。

3.后也指各种红色。

4.红色物品。

5.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6.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1.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2.

3.功服。丧服名。

4.劳绩,功绩。

读音(xī), 禾部,共12画

1.(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同本义。

3.少,不多。

4.薄,不浓。

5.很;极。形容程度深。

读音(àn), 日部,共13画

1.(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同本义。与“明”相对。

3.昏昧,愚昧;不明白。

4.隐秘。

5.默默地。

6.秘密;暗中。

绿暗红稀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