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línchéngxià

兵临城下

拼音bīnglínchéngxià

繁体兵臨城下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形势十分危险紧要"

近义词燃眉之急十万火急军临城下

反义词高枕无忧祸起萧墙安然无恙安如泰山

兵临城下的意思

1. 基本定义

“兵临城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军队已经到达城墙下”,引申义是形势紧迫,危机即将来临,表示一种无可逃避的威胁或压力。

2.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历史上,围攻城市的场景屡见不鲜,当敌军已经逼近城墙,城内的守军往往会感到极大的压力与恐慌。这一成语强调了敌军的威胁与紧迫感,常用来形容处于险境中的情况。

3. 使用场景

“兵临城下”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 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中的战争描写,常用此成语来形容城池面临敌军的危险。
  • 日常对话:在生活中,形容某人面临重大决策或压力时,也可以用此成语。
  • 演讲与辩论:在表达某种紧迫感或警示时,使用“兵临城下”可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4. 示例句子

  1. 眼看考试就在眼前,复*的时间已经不多,真是兵临城下。
  2. 公司的财务危机让管理层感到兵临城下,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3. 这次突发**像是兵临城下,所有员工都必须尽快做好应对准备。

5.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如“迫在眉睫”,都表达了紧迫危机的感觉。
  • 反义成语:如“安如泰山”,意味着稳定和安全,正好与“兵临城下”的紧迫感相对立。

*. 文化与社会背景

“兵临城下”反映了**古代重视军事和战略的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各种紧迫的商业、政治及个人决策场景,显示出其跨时代的适用性。

7. 情感与联想

“兵临城下”常常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思维上也会联想到危机管理、决策的急迫性等。它可以激励人们及时行动,面对挑战。

8. 个人应用

在我的学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次重要考试的前夕,感觉如同“兵临城下”,压力巨大。最终我选择集中精力复,克服了紧张感,取得了好成绩。

9.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点滴夜如水,兵临城下心如焚。倘若时光能倒流,莫待危急方觉真。”

10.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这样的表达,意指即将发生不好的事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传达了紧迫感的含义。

11. 反思与总结

“兵临城下”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们的词汇,也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提醒。它提醒人们在面临危机时,应该迅速采取行动,避免被动应对,从而在学*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来源:-- 《战国策·齐策二》

引证

《宋史·岳飞传》:“兵临城下,飞单骑入敌营。”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兵临城下,城中大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兵临城下,势如破竹。”

《史记·项羽本纪》:“兵临城下,楚人皆惧。”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兵临城下,不得不降。”

例句若侯~,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

兵临城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éng), 土部,共9画

1.(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3.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4.城市。

5.国。

6.筑城。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读音(lín), 丨部,共9画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同本义。

3.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4.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5.碰上, 逢着。

6.到,至。后常用作敬辞。

1.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兵临城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