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liǎng

誓不两立

拼音shìliǎng

繁体誓不兩立

用法"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

近义词势不两立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反义词生死之交情投意合同流合污亲密无间

誓不两立的意思

基本定义

“誓不两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发誓不让两者并存”。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某种立场或信念非常坚定,决不允许与之相对的立场存在。

成语来源

“誓不两立”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权力斗争,常常用来形容敌对双方之间的对立关系。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尤其是在描写国与国之间、家族之间的仇恨与斗争时,常常会出现类似的表达。具体的典故较少,但其用法在历史上广泛存在,用以强调对某种信念的坚持。

使用场景

“誓不两立”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1. 文学作品:在小说或诗歌中,常用于描述人物坚定的决心和立场。
  2. 日常对话:在讨论信仰、立场或意见分歧时,可以用来表达绝对不妥协的态度。
  3. 演讲:在政治或社会**的演讲中,常用来号召团结,强调对某种理念的坚持。

示例句子

  1. “在面对不公时,我誓不两立,绝不会妥协。”
  2. “他们之间的仇恨已经到了誓不两立的地步,无法再和解。”
  3. “我对这个原则誓不两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的信念。”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不共戴天”:形容势不两立,仇恨深重。
    • “势不两立”:强调双方的对立关系。
  • 反义成语

    • “和而不同”:强调在和谐中保持差异。
    • “相辅相成”:强调互补与合作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背景

古代,政治斗争和家族仇恨常常使得“誓不两立”成为一种常见的信念表现。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和对立有所减少,但在某些社会、政治局势中,该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立场坚定和不妥协的情况下。

情感与联想

“誓不两立”给人一种强烈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感,常常与激烈的情感相联系。它可以引发对忠诚、坚持和对抗的思考,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矛盾时,激励人们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当面临团队决策时,有时会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曾用“誓不两立”来表达我的坚持,强调我对某个方案的信心,尽管过程可能会引发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誓不两立”:

在这无尽的黑夜里,誓不两立的信念,
如星辰般闪耀,照亮前行的路途,
执着的心,坚定的步伐,
我与信仰,誓不两立,直至永恒。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cannot coexist” 或者 “not allow both to exist”,也常用于强调对立的信念。然而,每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对立与和解的表述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文化对冲突和妥协的看法。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誓不两立”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坚定的立场和信念是重要的。这个成语在沟通中既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也可以在面对挑战时激励自己保持坚韧。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鼓励我在适当的场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来源: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来源:-- 《战国策·楚策一》

例句瑜曰:“吾与老贼~。”

誓不两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ì), 言部,共14画

1.(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同本义。

3.接受爵位。

4.告诫;告知。

5.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6.谨慎。

读音(lì), 立部,共5画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1.(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3.双。用于鞋娄。

4.匹(长四丈)。

5.车一乘。

6.二。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誓不两立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