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波助浪的意思
基本定义
“推波助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动波浪,助长浪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借助外力使事情的发展更加迅速或激烈,尤其是指在纷争或事态发展中,某些人故意加剧矛盾或局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来源
“推波助浪”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以水波为喻,阐述了顺应自然的道理。成语中的“推波”和“助浪”分别代表了主动和被动的行为,强调了在事态发展中推波助澜的角色和影响。
使用场景
“推波助浪”可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代诗词或现代小说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物在**中的作用,如加深矛盾或推动情节发展。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争论中故意激化矛盾的行为。
- 演讲或辩论:用来指责某些人或媒体在社会**中故意制造事端,影响公众舆论。
示例句子
- 在这场争论中,他的发言无疑是推波助浪,让矛盾更加尖锐。
- 媒体的报道往往推波助浪,导致公众情绪波动加剧。
- 在这次项目中,一些团队成员的行为显得像是在推波助浪,影响了大家的合作气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火上加油”:指在已经激烈的情况下再加剧事态。
- “添油加醋”:比喻在事情上添枝加叶,使其更加夸张或复杂。
-
反义成语:
- “平息事端”:指对冲突或争议进行调解,减轻矛盾。
- “息事宁人”:强调通过和平手段化解矛盾,维护和谐。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推波助浪的行为常常被视为负面行为。历史上,许多政治斗争和社会中,总有一些人通过煽动、传播谣言等方式来推动事态发展。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提醒人们警惕那些故意制造混乱的人。
情感与联想
“推波助浪”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警惕与反思。它使我联想到社会中那些喜欢趁火打劫、加剧矛盾的人。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误解与冲突,让人感到沮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场朋友间的争吵,其中一位朋友不断插话,试图激化争论,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我在这时想到了“推波助浪”,试图通过冷静的劝解来平息争端,避免事态恶化。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这场风波中,某些人如同海浪中的推波者,试图用言语的浪潮将原本平静的湖面搅动得波涛汹涌,然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让水面恢复宁静。”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push the envelope”或“fan the flames”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加剧情况的行为。这些表达也同样带有负面意义,强调了在争议中不必要的激化。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推波助浪”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反映了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动态关系,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沟通和思考,避免在争论中盲目推动事态发展。
引证: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战国策·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羞之。且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界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之少留计。’”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晋侯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郤縠卒,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楚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推波助浪成语接龙
推波助浪字义分解
浪
1.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2.放荡;放纵。
3.言词不干净;随口说脏话。
4.无用。
5.破烂。
波
1.(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同本义。
3.涌流的水;流水。
4.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5.激荡,起水波。
6.奔;逃跑。
推
1.(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2.同本义。
3.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按顺序更换。
4.寻求;探索。
5.推行,推广施行。
6.推测;推断。
助
1.除去。
1.(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2.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3.辅助。
4.增添;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