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wàngshēn

感遇忘身

拼音gǎnwàngshēn

繁体感遇忘身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

感遇忘身的意思

基本定义:

“感遇忘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受到某种情感或遭遇时,忘却自身的存在”。其基本含义为因受到激励或感动而忘却自身的利益或安危,通常指对某种理想、信念或情感的投入。

成语来源:

“感遇忘身”出自《唐诗三百首》中的李白诗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因感到某种情感而忘却自身安危、全心投入的状态。这一成语的起源与古代文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密切相关。

使用场景:

“感遇忘身”常用于描述在面对伟大理想、感人事迹或深厚友情时,个体能超越个人利益,甚至忘却生命安危的情形。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中,例如:

  •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为了追求理想而牺牲自我。
  • 演讲中用以激励他人追求更高的目标。
  • 日常对话中描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示例句子:

  1. 他为了保护同伴,在关键时刻感遇忘身,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
  2. 在这次灾难中,许多人感遇忘身,勇敢地去救助受困者。
  3.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感遇忘身的激情与执着。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舍生忘死”:意指为了某种目标或信仰而不顾生死。
    • “不惜一切”: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惜任何代价。
  • 反义成语

    • “自私自利”:形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 “安分守己”:指安于本分,不妄图他物。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感遇忘身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强调个人在集体利益或更高理想面前的无私奉献。现代社会中,尽管物质利益驱动明显,但仍有许多人在面对重大时展现出这种精神,表明该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且具有意义。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唤起一种崇高而激动人心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理想而战的英雄人物,如李白、岳飞等。它代表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勇往直前。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志愿活动,看到许多人为了帮助他人而不顾自身的疲惫与安危,深刻体会到“感遇忘身”的精神。这种经历让我对奉献与理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风雨无阻路漫漫,
心中理想似星辰。
感遇忘身为众生,
勇往直前不言惭。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表达,如“sacrifice oneself for a greater good”,意指为了更高的目标而自我牺牲。这种思想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共通之处,反映的人性光辉与伟大理想的追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感遇忘身”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在面对伟大理想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勇于追求理想、关注他人,体现出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来源: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来源:-- 《晋书·庚亮传》

感遇忘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ù), 辶部,共12画

1.(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同本义。

3.遭受。

4.又。

5.对待、相待。

6.抵挡;对付。

读音(shēn), 身部,共7画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读音(gǎn), 心部,共13画

1.(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3.感应,影响。

4.感触;触动感慨。

5.感谢;感激。

6.感慨,感伤。

1.假借为“撼”。摇动。

2.假借为“憾”。怨恨。

读音(wàng), 心部,共7画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同本义。

3.玩忽,怠忽。

4.逃亡;遗失;灭亡。

感遇忘身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