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膏炊骨的意思
基本定义
“煎膏炊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油脂煎熬后、骨头炖煮,形象地比喻对某物的过度消耗或剥削,尤其是指榨取某种事物的精华或价值。引申义为对人、物的极度耗费与剥削,常用于形容对某种资源、劳动力的过度利用。
成语来源
“煎膏炊骨”出自《战国策·齐策》,原文中提到“煎膏炊骨,非所以养人也。”该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资源和人的态度,揭示了过度剥削的结果,警示人们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使用场景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都有使用: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绘因贪婪和无节制而导致的悲惨后果。
-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形容工作的高强度和对员工的过度要求。
- 演讲:在讨论社会不公、经济剥削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示例句子
- 这家公司为了利润,煎膏炊骨,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得让人无法忍受。
-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不能继续煎膏炊骨自然资源。
- 新政策的实施,虽然初衷良好,但却有煎膏炊骨之嫌,让基层员工倍感压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榨取精华:指获取某种事物的最有价值部分,强调剥削的性质。
- 竭泽而渔:比喻用尽资源,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
-
反义成语:
- 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度,不再继续,强调节制与合理利用。
- 量入为出:强调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避免过度消耗。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观念历来受到重视。“煎膏炊骨”反映了对过度消耗的批判,体现了对自然和人力资源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该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上升,提醒人们关注可持续发展。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警惕与反思,令人联想到对资源消耗的无奈与悲伤。这种情感往往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更合理地使用资源,避免对他人的剥削。
个人应用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强度极高,常常加班到深夜,感到疲惫不堪。后来我用“煎膏炊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们的工作状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开始反思工作方式,试图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煎膏炊骨”融入一首诗中:
夜深人静煎膏炊,
灯下孤影倍凄微。
为求利名何所惧,
终将心血换泪垂。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to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形容过度劳累和消耗,这与“煎膏炊骨”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均警示人们注意休息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煎膏炊骨”的学*,我对过度消耗资源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资源的合理使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来源:监司昨日兴常例,煎膏炊骨民无计。
来源:-- 明·王士桢《鸣凤记·鄢赵争宠》
引证: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曰:‘吾闻煎膏炊骨,以死相报。’”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煎膏炊骨,以死相报。’”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闻煎膏炊骨,以死相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煎膏炊骨,以死相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曰:‘晋,吾仇也。’乃煎膏炊骨,以备不虞。”
煎膏炊骨成语接龙
煎膏炊骨字义分解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膏
1.(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同本义。
3.肥肉。
4.特指油灯。
5.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6.肥沃。
煎
1.(形声。从火,前声。“火”字写在下面时常变形成为四点。本义:煎熬)。
2.同本义。
3.比喻折磨;使其痛苦。
4.一种烹饪方法。锅里放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成焦黄。
5.消熔。
炊
1.(形声。从火,吹省声。本义:烧火做饭)。
2.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