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未定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喘息未定”字面意思是“呼吸尚未平稳”。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经历剧烈的情绪波动、激烈的争斗或巨大的压力后,尚未恢复到平常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紧张、焦虑或混乱的局面。
成语来源:
“喘息未定”源于对身体状态的描绘,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强调人在经历剧烈活动或情感波动后的不适状态。具体的文献记载较少,但其意象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常被用来形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绘紧张情境的场合,如战争、竞争、重大决策时的心理状态等。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经历了惊吓或意外**后,心情未能平复的状态。
示例句子:
-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之后,大家都喘息未定,似乎无法立即进入下一个议题。
- 经过一夜的逃亡,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但心中的恐惧依然让他喘息未定。
- 这场车祸发生得如此突然,目击者们仍然喘息未定,无法相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焦虑不安、心潮澎湃、心神不宁。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心理状态的不稳定与紧张感。
- 反义成语:心平气和、泰然自若、游刃有余。这些成语则表示一种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与“喘息未定”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中华文化中,成语常常携带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喘息未定”可以反映古人对心理状态的细腻观察,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时的脆弱与不安。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使用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经历的压力与焦虑与古人并无二致。
情感与联想:
“喘息未定”让我联想到紧张的时刻,比如考试前的心情、重大决策时的犹豫。这种状态常常伴随着不安与焦虑,令人难以平静。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给自己空间和时间去适应。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面试,面试结束后,我感到“喘息未定”,心中充满了对表现的怀疑与焦虑,直到收到录取通知,才渐渐平复。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描写内心挣扎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风起云涌心难定,喘息未定梦难寻。 月明点滴思无尽,何时能与静相亲。”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out of breath”或“still catching my breath”来表达类似的状态,但这些表达往往侧重于生理上的疲惫,而“喘息未定”更强调心理上的不安与混乱。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喘息未定”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在语言学中,理解这些成语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这个成语提醒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冷静和从容是多么重要。
来源:立寨甫毕,喘息未定,忽闻寨后一声炮响,火光连天。
来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引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复叛,公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禁助曹仁击关羽,禁急攻羽,羽走,禁追斩之。公还许,绍卒不出。”
《后汉书·班超传》:“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西,先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亶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莽妻即死,谏大夫杜吴等共斩莽首,传诣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司徒寻初发长安,宿霸昌厩,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素狂直,乃哭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自劾去,莽击杀之。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辟雍,火照城中。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宫人妇女啼呼曰:‘当奈何!’时莽绀袀服,带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栻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莽时不食,少气困矣。”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喘息未定。”
例句:方才进步,~,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喘息未定成语接龙
喘息未定字义分解
未
1.(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3.(“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4.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5.滋味
6.地支的第八。
息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定
1.(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3.镇静;宁静。
4.固定。
5.使安定。
6.平定。
喘
1.(形声。从口,耑(duān)声。本义:喘息,急速地呼吸)。
2.同本义。
3.轻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