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来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来源:--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故事: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带着他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见掌管编纂国史的著作郎顾况,请他帮助润色。顾况发现他的这首诗功底不浅。诗内容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例句:‘~’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语接龙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字义分解
风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3.风俗;风气。
4.风范,气度,韵致。
5.风声,消息。
6.“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1.讽刺;委婉劝告
1.比喻感化。
野
1.(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同本义。
3.原野,田野。
4.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5.非家养的;野生的。
6.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生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烧
1.(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2.同本义。
3.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
4.野火。
火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3.火灾;发生火灾。
4.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5.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6.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春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2.同本义。
3.男女情欲。
4.泛指一年。
尽
1.(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任凭,纵使。
1.(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2.竭;完;没有了。
3.达到极限。
4.死。
5.努力完成。
6.追问。
吹
又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2.复,再,再一次。
3.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4.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5.另外。
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