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yōngcái

樗栎庸材

拼音chūyōngcái

繁体樗櫟庸材

用法"作宾语;比喻无用之材,常用作谦词"

近义词碌碌无为栎樗之材

樗栎庸材的意思

基本定义

“樗栎庸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樗树和栎树都是普通的材料”,比喻平庸、无用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了某些人或事物缺乏才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成语来源

该成语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樗栎之材,庸可为用。”樗树和栎树在古代被认为是木材中较为平庸、无用的种类,孔子在此用其比喻一些人不能出众或不具备特别的才能,反映了儒家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平庸之人的蔑视。

使用场景

“樗栎庸材”常用于评价人的才能或价值。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些角色的平庸。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常用此成语来形容某些缺乏能力或不具备特别才能的人。例如,在职场讨论中,可能有人会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真是樗栎庸材,根本无法推动进展。”

示例句子

  1. 在这次比赛中,许多选手都展现了优异的表现,而那些樗栎庸材则被淘汰了。
  2. 虽然他在公司工作多年,但由于缺乏创新意识,最终还是被认为是樗栎庸材。
  3. 这部电影的主角表现平平,真是樗栎庸材,令人失望。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平庸之才:形容才智平常,没有特别的才能。
    • 无能之辈:指缺乏能力的人。
  • 反义成语

    • 英才辈出:形容优秀的人才层出不穷。
    • 出类拔萃:形容人才出众,超出一般水平。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人才被极为重视,社会对个人能力的期待极高。因此,“樗栎庸材”的使用反映了对平庸的否定和对优秀人才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尽管对人才的标准有所变化,但对能力的追求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情感与联想

“樗栎庸材”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感,使用时往往伴随着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失望。它让我联想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那些未能脱颖而出的人,常常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发展。

个人应用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同事,他们虽然工作努力,但因为缺乏创新能力,最终未能得到重用。我在观察中也会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樗栎庸材”,而是要持续学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小镇上,樗树和栎树共同成长,却总是被其他树木所嫉妒。樗树说:“我们虽然被视为庸材,但却能为这个小镇提供阴凉。”栎树接着说:“只要心中有梦,每棵树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这段对话让人明白,即使是樗栎庸材,也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于“樗栎庸材”的表达可以是“mediocre talent”或“ordinary person”,这些表达也带有贬义。然而在不同文化中,对平庸的定义和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被强调,平庸可能会被视为“合群”的表现。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樗栎庸材”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理解这些成语能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避免成为“樗栎庸材”。

来源: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来源:-- 《庄子·逍遥游》

引证

《晋书·王衍传》:“樗栎之材,不足以充栋梁。”

《后汉书·班彪传》:“樗栎庸材,不足以任大事。”

《汉书·王莽传下》:“樗栎之木,不可以为器。”

《史记·李斯列传》:“樗栎庸材,不足以当大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樗栎之材,不可为柱。”

例句庶曰:“某~,何敢当此重誉。”

樗栎庸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ū), 木部,共15画

1.臭椿

读音(lì,yuè), 木部,共9画

1.即“麻栎”。通称“柞树”。

2.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3.栏杆之类。

4.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在今河南省禹县。

5.刮;敲;搏击。

6.啮咬。

读音(cái), 木部,共7画

1.(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同本义。

3.泛指原料、材料。

4.才能,能力。

5.财物。

读音(yōng), 广部,共11画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樗栎庸材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