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拥其名的意思
基本定义
“徒拥其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仅仅是占有名声”,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只拥有名义上的地位或声望,而并没有实质性的能力、成就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它表现出一种表面化的现象,强调空洞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具体历史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常常被引用于对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的批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凭借名声或外在形象获得认可,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内涵或能力。可以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某些现象的反思。
使用场景
“徒拥其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个明星或公众人物时,可以说:“他其实徒拥其名,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 文学作品:在小说中描写人物时,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光鲜亮丽但内心空虚的人物。
- 演讲:在演讲中,可以批评某些现象,如:“我们不应该只徒拥其名,而要追求实质性的进步。”
示例句子
- “许多企业在市场上徒拥其名,却没有真正的创新能力。”
- “这位作家的作品虽有名气,但很多人认为他只是徒拥其名,缺乏深度。”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徒拥其名是无法长久生存的。”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名存实亡”:指名义上存在,实际已经不存在。
- “空有其名”:指表面上有名声,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
-
反义成语:
- “实至名归”:指实际上有成就,名声也是实至名归的。
- “名副其实”:形容名声和实际情况相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媒体和社交网络发达的情况下,人的名声往往被过度渲染,而实际能力却未必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徒拥其名”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关注内在价值,而不是单纯追求外在的名声。
情感与联想
“徒拥其名”让我联想到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某些名人或企业的光环与其真实能力之间的反差。这种反差引发了一种失望和质疑的情绪,促使我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与价值。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同学,他们在班级中有很高的声望,但实际上对学业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每当我看到他们获得的奖项或称号时,心中难免会想到“徒拥其名”的道理。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实际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荣誉。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坐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在这繁华的背后,有多少人徒拥其名,像秋叶一般被风吹散,唯有那深埋于土中的根,才是生命的真谛。”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的表达。例如,在英语中,“All show and no go”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某事物的表面光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对比。不同文化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表面与实质的思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徒拥其名”的学习,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它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将更加注重内涵与实质,使我的表达更具深度和真实性。这个成语提醒我,追求名声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关注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
来源: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其名也。
来源:--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
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曰:‘今之官吏,徒拥其名,而无其实,皆当罢去。’”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闻兵贵神速,今徒拥其名,而无其实,恐误国家大事。’”
《资治通鉴·汉纪》:“操曰:‘袁绍徒拥其名,而无其实,不足虑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虽强,徒拥其名,内实不足。”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汉王闻之,曰:‘徒拥其名,无其实也。’”
徒拥其名成语接龙
徒拥其名字义分解
拥
1.(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2.同本义。
3.簇拥。
4.环抱。
5.持;执持。
6.聚集。
徒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同本义。
3.称说;说出。
4.出名,有名声。
5.以私人名义占有。
6.明白。
其
1.周年。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