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ūnhūn

昏昏默默

拼音hūnhūn

繁体昏昏默默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近义词迷迷糊糊

昏昏默默的意思

基本定义:

“昏昏默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昏暗和沉默”。它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状态处于一种模糊、无知或者沉寂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事物的无知、漠然或无动于衷。

成语来源:

“昏昏默默”出自《庄子·齐物论》。在这篇文章中,庄子探讨了人的认知和存在的状态,强调了人们常常处于一种模糊不清、不清楚自己处境的状态。这个成语的用法反映了庄子对人生、知识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昏昏默默”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状态。例如,在描写一个人陷入迷茫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突显其不知所措的情感。在日常对话中,当谈到某人对周围事物的漠然或无知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在演讲中,讲述社会现象时提到人们对某些问题的无知和沉默,也能用到这个成语。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信息时代,许多人仍然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感到昏昏默默,不知所措。
  2. 小镇上的居民对政府的政策昏昏默默,几乎没有人参与讨论。
  3.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他的心情是昏昏默默,完全没有复习的动力。
  4. 在这场重要的会议上,许多与会者显得昏昏默默,无法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无知无觉”:形容对事情毫不知情或感觉麻木。
    • “茫茫然”:形容模糊不清,不知所措的状态。
  • 反义成语

    • “明明白白”:形容对事情十分清楚,了解。
    • “清清楚楚”:形容思路清晰,事情明了。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科技和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许多人在面对新事物时感到“昏昏默默”。这个成语反映了现代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无知状态的自省。在一些文化背景中,这种状态可能被认为是不负责任或缺乏参与意识。

情感与联想:

“昏昏默默”常常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感觉,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警觉,积极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不是沉浸在无知的状态中。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时感到“昏昏默默”,对复杂的概念无法理解。这让我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最终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了这种状态。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色苍茫星点滴,
心中昏昏默默思。
月下人行影孤影,
何时重见明亮时。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光明的渴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 the dark”,形容对某事不知情或无能为力。在其他文化中,如日语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对事物的无知或迷茫,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无知”状态的共通理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昏昏默默”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事物清晰认知的必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关注细腻的情感变化和人们的内心状态。

来源: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来源:-- 《庄子·在宥》

引证

《文选·扬雄·甘泉赋》:“昏昏默默,不知所之。”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昏昏默默,不知所止。”

《文选·班固·西都赋》:“昏昏默默,不知所由。”

《文选·张衡·西京赋》:“昏昏默默,不知所极。”

《庄子·齐物论》:“昏昏默默,不知所从。”

例句眼看着入殓,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

昏昏默默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ò), 黑部,共16画

1.(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闭口不说话。

3.幽静。

4.不廉洁,贪污。

5.冒,涌。

6.私下; 暗中。

读音(hūn), 日部,共8画

1.(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2.引申为昏暗;无光。

3.昏聩;糊涂。

4.世道混乱、黑暗。

5.斑驳难辨。

6.昏迷;失去知觉。

昏昏默默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