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杀无论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格杀无论”由“格杀”和“无论”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无论什么人,格杀都不留”,意思是对任何人都毫不留情地杀死。基本含义是指对敌人采取绝对的严厉态度,不给任何机会或饶恕的余地,强调决断与果断。
成语来源
“格杀无论”最早出现在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用于形容一种严厉的处置态度。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残酷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敌对势力的强硬态度。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严厉的法律、军事行动或权力斗争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刻画角色的果断与冷酷;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形容对某种行为的不容忍;在演讲中,强调对某种恶劣现象的坚决打击。
示例句子
- 在这场反腐斗争中,政府采取了格杀无论的态度,决不容忍任何腐败行为。
- 面对敌人侵略的威胁,我们必须格杀无论,保卫家园。
- 这名指挥官在战场上采取格杀无论的策略,确保了胜利。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毫不留情:形容对人或事物态度非常严厉,不留情面。
- 一刀两断:形容干脆利落地与某人或某事切割。
-
反义成语:
- 宽容大度:形容对他人的过失或错误持宽容态度。
- 和气生财:强调温和待人,促进事业发展。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勇猛和果断常被视为美德,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格杀无论”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决断力。然而,在现代社会,它的使用可能引发争议,特别是在提倡人权和宽容的背景下。
情感与联想
“格杀无论”常给人以压迫感,联想到战争、暴力和冷酷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情感可能是积极的,强调决策的果断;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引发对暴力和不公的反思。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面临过一个团队项目的决策,需要对成员的表现进行严格评估。虽然我意识到需要客观而果断的态度,但我也努力保持宽容,避免“格杀无论”的极端做法,以便鼓励团队的积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篇短诗中,我尝试融入“格杀无论”:
战火纷飞情无怜,
格杀无论勇者前。
心中执念似刀剑,
唯愿正义铸新天。
这表达了在面对邪恶时的果断与决心。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 mercy”或者“leave no stone unturned”,但其含义可能更侧重于不留情面而非绝对的杀戮。不同文化对“果断”与“宽容”的理解与应用也存在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格杀无论”的学*,我认识到在表达决断力时,需要权衡果断与宽容之间的平衡。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更深入思考在各种情况下应持的态度和决策。
来源: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来源:--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乃纵兵击之,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宋史·岳飞传》:“飞遣王贵、张宪掩其不备,大破之,兀术夜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布数挑战,太祖不出,乃潜遣轻骑夜袭其营,布果自出战,太祖乃纵兵击之,大破布军。”
《后汉书·董卓传》:“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乃表请收葬,诏许之。”
《汉书·王莽传下》:“莽怒,使虎贲扶躬格杀之。”
格杀无论成语接龙
格杀无论字义分解
论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格
1.(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同本义。
3.引申为格子。
4.栅栏。
5.法式;标准;规格。
6.箭靶子。
1.
杀
1.(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同本义。
3.攻杀,激战。
4.凋落。
5.败坏;衰败。
6.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无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