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揽大权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独揽大权”字面意思是“单独掌握重要的权力”。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在某个组织或国家中,独自控制着重要的权力,通常带有贬义,暗示权力集中带来的不公和专断。
成语来源
“独揽大权”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代对权力集中与分配的思考。类似的表达可以在古代政治文献中找到,尤其是在描述君主或权臣的行为时。
使用场景
“独揽大权”常用于政治、经济、组织管理等领域,特别是在描述那些不允许他人参与决策的人。有时也用于形容部分公司或团体的领导者在决策中的独断专行。
示例句子
- 在这个公司里,老板独揽大权,完全不听取员工的意见。
- 由于他独揽大权,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许多人选择了离职。
- 政府的政策引发了争议,有人指责领导者独揽大权,缺乏透明度。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专横跋扈:形容人专断而霸道。
- 一手遮天:形容某人独自控制一切,掩盖真相。
反义成语:
- 集思广益:指集众人智慧来谋划,有助于权力分散与民主决策。
- 权力下放:将权力分散到更多的人或团体中,以促进公平与透明。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企业或政治环境中,“独揽大权”通常被视为权力集中不公的表现,可能导致腐败和决策失误。因此,现代社会强调权力的分散与透明,提倡团队合作和民主决策。
情感与联想
“独揽大权”常引发对权力滥用的负面情感,联想到专制、**等历史悲剧。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个人应用
在我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有一位成员试图独揽大权,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结果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团队气氛紧张。最终,大家通过沟通,成功让这个成员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某个古老的王国中,国王独揽大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有一天,一位勇敢的青年站出来,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反对国王的压迫,最终推动了王国的改革,恢复了百姓的权利。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consolidate power”或“monopolize power”可以与“独揽大权”相对应。两者同样传达出权力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文化背景与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差异。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独揽大权”的学,我认识到权力的集中往往会带来负面后果,影响决策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帮助我理解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提醒我在日常交流中关注权力的分配与合作的重要性。
引证: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清史稿·和珅传》:“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广置赂遗,外间多知之,不甚敢言。”
《明史·严嵩传》:“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张经、李天宠、王忬之死,嵩皆有力焉。前后劾嵩、世蕃者,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炼、徐学诗、杨继盛、周铁、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皆被谴。经、炼用他过置之死,继盛附张经疏尾杀之。”
《宋史·蔡京传》:“京既辅政,挟绍述之说,箝制天子,用条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讲议司,自为提举,以其党吴居厚、王汉之十余人为僚属,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
《后汉书·窦宪传》:“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并以忤意,相继自杀。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而贵戚敛手,莫敢干政。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与弟景、瓌等共图不轨。”
例句:他总想~,与同事合不来。
独揽大权成语接龙
独揽大权字义分解
独
1.(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同本义。
3.独特。
4.特,特别地。
5.唯独,仅仅。
6.岂,难道。
权
1.(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同本义。
3.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4.亦称秤锤。
5.权柄,权力。
6.权宜、变通。
揽
1.(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2.同本义。
3.采摘。
4.招引;兜揽。
5.提,撩起。
6.观看。
大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1.“大夫”、“大王”。
2.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