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骨粉身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碎骨粉身”字面意思是将骨头都打碎,身体也被磨成粉末。其基本含义是形容遭受极为残酷的折磨或极其悲惨的命运,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罪犯的惩罚,也隐喻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的极端否定。
成语来源:
“碎骨粉身”出自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和战争描写。这种极端的惩罚方式在历史上常见,特别是在战乱时期,文人墨客往往将其作为对敌人惩罚的夸张描绘。在《史记》及《大元大一统志》等历史典籍中,常有类似的描述,表现了古人对暴力的恐惧与对正义的追求。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 文学作品:描绘战争或复仇场景,如小说中的复仇者如何对待仇敌。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谈论某人遭受不公时,可以形容其遭遇的惨烈。
- 演讲:在讨论社会正义与法律时,用以强调对罪犯的惩罚力度。
示例句子:
- 面对叛徒,王将军发誓要让他“碎骨粉身”,绝不留情。
- 在那些动乱的年代,许多无辜的人都遭受到“碎骨粉身”的命运。
- 这部电影中,主角为了复仇,最终将敌人“碎骨粉身”,令人震撼。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杀人如麻:形容杀人很多,手段极其残忍。
- 诛杀九族:指对罪犯及其家属进行严厉惩罚。
-
反义成语:
- 宽容大度:形容待人宽厚,能够容忍别人的过错。
- 讲和解怨:指通过和解来化解仇恨。
文化与社会背景:
“碎骨粉身”反映了**古代对罪恶和不公的强烈反感,传统文化中强调正义与惩恶的观念依然在现代社会中有其影响力。在现代社会,尽管法律体系的完善使得个体无权私自惩罚他人,但这一成语在某些特定语境中仍可用于强调对恶行的强烈谴责。
情感与联想: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常是震撼与悲凉,听到“碎骨粉身”往往让人联想到暴力和不公。同时,它也引发对正义的思考,是否真的需要如此极端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的公平。
个人应用:
在一次与朋友的讨论中,我们谈到了一部关于复仇的电影,电影中的主角为了复仇对敌人施以“碎骨粉身”的惩罚。我们讨论了复仇的道德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地处理矛盾,避免走向极端。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碎骨粉身”融入其中:
烈火烧尽冤仇深,
碎骨粉身恨逐沉。
正义虽迟终会至,
无愧心头何所惧。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rush one's enemies”或者“to take revenge”。这些表达同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复仇的主题同样存在,但往往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碎骨粉身”的学,我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情感的传递工具,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情感和批判不公时具有独特的力量,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有助于我在交流中更加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
来源: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来源:--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
引证: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言,心中一震,暗道:‘此女若不救,必碎骨粉身矣。’”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妖精闻言,心中大怒,喝道:‘你这和尚,敢来碎我骨粉我身!’”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宝玉听了,不觉心中大痛,碎骨粉身之感,一时涌上心来。”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李逵大叫一声,碎骨粉身,死于非命。”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大怒曰:‘吾今日不碎骨粉身,誓不为人!’”
例句:夫人遇妾,谊逾所生,常恨~,不足为报。(清·徐瑶《太恨生传》)
碎骨粉身成语接龙
碎骨粉身字义分解
骨
1.(会意。从冎(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同本义。
3.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4.人的品质、气概。
5.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6.比喻瘦劲的书体。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表示声、形、动作。
身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粉
1.(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同本义。
3.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4.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5.研成粉末;粉碎。
6.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碎
1.(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同本义。
3.琐细;繁杂。
4.零星;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