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章摘句的意思
基本定义
成语“搜章摘句”字面意思是仔细搜寻文章中的章节和句子。它的基本含义指的是在阅读或研究时,细致地挑选和引用他人的文字,通常用来指责某人不加思考地引用、抄袭他人的观点或文字。
成语来源
“搜章摘句”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中提到“搜章摘句,举善言”。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学者在研究和写作中对他人文字的引用和整合过程。它同时也暗示了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仅仅依赖于他人的成果。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文学评论中可以用来指责某些作者缺乏原创性,单纯依赖于前人的作品。
- 日常对话:在与朋友讨论写作时,提到某个同学的论文时,可以说“他总是搜章摘句,没有自己的观点”。
- 演讲:在学术报告中,讲者可能会提到需要避免“搜章摘句”的现象,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的文章看似很有见地,实际上只是搜章摘句,缺乏深度。
- 在这次讨论中,我们不能仅仅搜章摘句,而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 教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中避免搜章摘句,而是要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抄袭成风、照猫画虎。这些成语都指责缺乏原创性。
- 反义成语: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它们强调自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重要性。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知识共享成为常态,但同时也面临着抄袭和剽窃的问题。“搜章摘句”提醒人们在学术研究和创作中,以真实和独立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果,尊重知识产权。
情感与联想
使用“搜章摘句”这个成语时,常常会引发对学术诚信的思考。这种用法可能让人产生对抄袭行为的反感和对原创作品的尊重,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的重要性。
个人应用
在我写作论文时,曾遇到过同学抄袭他人观点的情况,我使用了“搜章摘句”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这让我意识到,引用他人观点时不仅要注明出处,还需加入自己的分析。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关于知识与创作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笔下留痕意自新,搜章摘句岂可亲。 独立思考心为主,方能展翅任风行。”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cherry-pick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选择性地引用信息以支持某种观点。尽管两者的使用场景相似,但“搜章摘句”更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引用,而“cherry-picking”则更常用于数据或信息的选择。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搜章摘句”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原创性和独立思考在学术和创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提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激励我们在学习和表达中追求独特的见解。这对我今后的语言学习和写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来源:--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
引证:
《清史稿·文苑传序》:“搜章摘句,以光史册。”
《明史·文苑传序》:“搜章摘句,以传后世。”
《宋史·文苑传序》:“搜章摘句,以备国史。”
《唐诗纪事·李白》:“搜章摘句,自成一家。”
《文心雕龙·章句》:“搜章摘句,以成文章。”
例句: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搜章摘句字义分解
章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摘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摘录。
搜
1.搜索;搜查。
2.寻求。
3.检查,检点。
4.选择。
5.挖,掏。
6.打猎。
句
1.(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勾画。
4.如果——表示假设。
5.古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
6.——人名用字。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2.语句;诗句。
3.中国汉代行大礼时,由九宾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传话,与“胪”相反。
4.用于时间的计量。表示点时,相当于“点”;表示时段时,相当于“个”(钟头)。